央视 | 能源燃气:“里子工程”里的新质生产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精彩内容
央视 | 能源燃气:“里子工程”里的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1-13 16:21:00
作者:济南能源集团
分享至:
11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以《“里子工程”里的新质生产力更“聪明”的供气设施投产在即》为题,报道了济南能源集团所属山东港华积极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保障泉城燃气供应安全的做法,引起社会大众对济南能源燃气事业的广泛关注。作为济南市气源保障的主力军,山东港华紧紧围绕“1+1+1+1”能燃战略目标,着力打造“1+3+1+N”体系建设,将安全防线延伸至队伍班组的边边角角,全力构建让用户满意、让社会放心的燃气服务矩阵,坚决打赢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主动战”,确保泉城市民温暖过冬。
更“聪明”的供气设施投产在即
位于山东济南的安子坡LNG储配站项目进入投料试车阶段,标志着这一新建的LNG储配站即将正式投用。“我们计划在11月15日将储罐储满,储气能力可达1800万方,可以充分保障济南市冬季高峰运行需求。”济南能源集团所属山东港华安子坡LNG储配站项目经理鲍元飞说。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场站搭建了智能化系统,通过遍布在站内的近百台摄像头和激光甲烷云台监测设备,可以全方位“守护”场站安全。同时,这一系统还接入了济南能源智慧燃气运营平台,在距离储配站60多公里外的市区,就可以实现远程调度。
“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调峰站的各项运行参数,一旦遇见冬季极寒天气,在综合调控中心就可以远程调度启动LNG应急调峰站,从而确保平稳安全供气。”济南能源集团所属山东港华燃气调度中心综合调控中心高级主任部珂说。
此外,记者看到,借助物联网技术,场站周边还配套建设了无人机机库。在几十公里外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远程下达调度指令,无人机就能自动完成调试、起飞和巡航。济南能源集团安全监察部管理员郝崇霁说,通过AI技术,精准识别现场安全隐患、泄漏检测、第三方入侵等,一旦发现问题,通过飞控平台下达隐患整改指令,及时消除隐患,实现运行安全智能化。
“智慧大脑”让燃气保供更安全
除了新建场站更“聪明”,在看不见的地下,燃气管网也正在变得更智能。数据显示,济南市燃气管网总长度超一万公里,燃气用户达250余万户。如此庞杂的燃气管网体系,该如何保障安全运转?
临近中午,山东济南的黄女士正张罗着做饭,就在这两天,她家刚刚完成了燃气户表改造。“现在这个新表很方便,以前如果家里停气了,得去小区里刷卡充值,现在拿出手机直接就可以交费,非常方便。”济南市民黄从艳说。
不仅用气更方便了,改造完的新燃气表,还给黄女士家里增加了一份看不见的安全保障。燃气表内安装有燃气检测传感器和通讯模块,可以实时把居民家中的用气情况,远程传输到济南智慧燃气运营平台,一旦发生忘关阀门、燃气使用异常等情况,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孤立的生产、管网、安全、用户服务等13个系统,统一接入了这个平台,形成了全市燃气“一张网”,相当于一个“智慧大脑”。
“现在更换燃气表都是免费的,还能对家里进行实时监测,加了一道保险,特别好,感觉更安全了。”济南市民王洪秀说。记者注意到,不只是居民家里变得更安全,在户外,上千台可燃气体地下监测终端、非居民用户报警器压力远传设备、激光云台式遥测设备等物联感知设备,正在对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燃气管网进行着动态安全监管。
燃气管网迈向智能化未来
济南能源集团所属山东港华燃气场站运行部中控调度岗张轩瑞表示,对于曾经难以通过人工检测覆盖到的一些区域,现今得益于燃气设施上部署的传感器等先进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能更直观、更方便进行监测,更高效地保障管网运行安全性。
此外,对于分布在城区外的高压燃气管网,燃气公司也通过在沿线布设智能管网“哨兵”等设备,实现了实时巡航。
“这些摄像头可以对我们的管线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视。这是其中的一个摄像头,红色的是警戒区域,一旦有大型施工车辆进入,系统会自动报警。我们的人员接到报警后,会立刻前往现场进行情况确认,确保高压管线安全平稳运行。”济南能源集团所属山东港华燃气调度中心综合调控中心高级主任部珂说。
目前,济南能源智慧燃气运营平台已经将工程建设、通气点火、安检维修、管网巡检等生产运营和服务全流程纳入其中,一图展示、一屏呈现,通过自动化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控等手段,让地下每根“毛细血管”都“清晰可见”,调度人员能实时掌握运行状况,及时进行气源调配,保障千家万户的用气安全。
央视 | 能源燃气:“里子工程”里的新质生产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精彩内容